top of page
Anchor 1

大博爾藝術學校見證   Gerard 

認出耶穌


身爲一個基督徒,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你的天主在哪裡?」這個問題同時也是我自己的祈禱:「主啊!祢在哪裡?難道我已被祢拋棄?」在這個世界上,基督徒常常面臨屬靈爭戰,心靈雖渴望與天主常常在一起,同時也被來自世界的誘惑與自身的軟弱所困擾。往往,我們好像被置身在黑暗中,像瞎子一樣看不到光明。有時候,我們甚至沒有發現我們看不到,過著自我感覺良好的生活。這次營隊中我們默想若望福音21章1-14節,修女要我們把默想看到的畫出來。我看到在耶穌死後,門徒又回到這個世界上,以世俗的眼光捕魚維生,因苦於捕不到魚而憂悶。可是,耶穌已復活了!當祂又出現在門徒中間,極為關心的告訴門徒往右邊撒網就可以捕到魚,門徒突然意識到,這個人並不陌生,這個人就是那曾經深愛他們的耶穌,宇宙萬物的主宰!與主同在的回憶依然清晰,心頭仍然火熱。我們也好像門徒一樣,雖然我們現在看不到祂,有時甚至感覺不到祂,彷彿與主曾經是同一個細胞,但現在細胞分裂了,難道祂拋棄我們?不,天主願意把祂的聖神置放於我們的內心深處,只要我們向祂祈禱,就可以遇見祂,只要我們願意轉向祂,祂就會幫助我們對抗邪惡。細胞雖然分裂了,可是天主的DNA仍留存在我們靈魂深處,祂的愛,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與我們隔絕,我們能夠認出祂嗎?

Anchor 2

大博爾藝術學校見證  Sophie 

 

雖然我一直都喜歡畫畫,但從小就對美術課有份恐懼,我天花亂墜的思緒總是讓作品有個精彩的開始,淒慘的結尾。這次作畫前,修女讓我們先默想聖經30分鐘(若望21章),我對"耶穌三次問伯多祿是否愛自己"有特別深的感動,並且看見耶穌靠得很近的臉龐,而我就是伯多祿的視角。但是,我沒畫過如此細緻的人臉,也是第一次用壓克力顏料⋯心裡卻有份很深的渴望,要畫出這個畫面。於是我鼓起勇氣選擇大尺寸的畫布,從草稿下筆的那刻起,我沒有停止祈禱過,畫筆揮動的同時我內心也不斷與耶穌對話,我感到一份很深的愛,好像是在畫一位情人,沒有照片可供參考,卻依恃心中的思念勾勒出對方的五官、陰影⋯。後來時間將盡,卻還有許多部分尚未完成,小時候美術課的恐懼再度浮現,我在心裡對耶穌說:「這次我一定要完成,因為這不單單是堂美術課,而是一場我們之間的對話。」很快的對於空白部分有了許多畫面與想法,放鬆手腕跟著祈禱走,我記得是修女來說:「stop,Sophie!it's good.」我才寬心停筆。這是五天課程的最後一幅畫,天主總結了我在繪畫之中與祂的關係。藝術是一個媒介,色彩是祂給這個世界的禮物,而我的才能是因著祂的給予,能揮毫創作。更重要的是,天主珍視我們的一切創作、一筆一畫,「藝術家」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代名詞,而是在我們每一個人出生以前,就被置入生命裡的其中一個身份。我聽見主說:「不要害怕,用美去安慰世界上每一個悲傷的角落。」

Anchor 3

大博爾藝術學校見證 Oscar

 

在大博爾這三年的生活當中,『音樂』、『戲劇』、『舞蹈』一直是團體中很重要的福傳方式,而這次德修女不但將『藝術』帶入了我們之中,更以天主所認為的美來連結大博爾各個家人的恩寵,在街頭福傳那天,我在每個人的步伐中看到來自天堂的光芒。
而在營隊之中,對我而言有兩個部分令我最印象深刻,分別是德修女在營隊前對輔導員的教導、Julia的第一堂課:『天主看我、他人看我、自己看自己的眼光』。

在營隊開始前,德修女分享給我們一件事情,那時她在白板上畫了三個大圈圈,分別是我們的才能、在主內的生活以及在世俗的生活,而這三個區塊都代表著我們身體心靈的一個部分,但對以前的我,這三個部分似乎很難完全的緊緊相連,可以說是切割得很清楚,就像我面對不同的朋友圈有不同的方法一樣,我從前一直以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就像世界說的一樣:八面玲瓏,但從修女的分享中我感受到,天主要的並不是八面玲瓏的我們,而是合一、真實的我們,在白板上的三大部分,並不應該失去聯繫,而是將三個部分合在一起,也就是說天主給我了什麼,就應該將我的能力帶到世界、主內,當然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除了必須更明白祂要的是什麼之外,更要從祂的眼中了解自己,才可以明白我被創造的旨意。

Julia其實在這次的營隊中分享了好多,但我對醜小鴨的故事印象好深刻,Julia用童話故事讓我們看了好多不同看自己的過程和方法:醜小鴨出生在鴨子群中,灰灰的他一直被其他黃鴨子嘲笑,也因為這樣,起初的醜小鴨一直用他人的眼光定義自己的價值,中間經過了雞與貓的價值評斷、農人的溫暖收養等等,一直到最後,醜小鴨就連自己蛻變成天鵝都不是自己發現的,而是其他天鵝告訴他的。我想,尋找自己的價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很努力的往根源找,也就是天主創造的開始,若望保祿二世說過:『你的價值就來自你的心。』我其實相信我是有價值的,只是撇開我所有的能力之後我的價值是什麼?這才是我真正的問題,但從天主的眼光而言,我發現其實祂並沒有要我完美,只是要我愛祂相信祂。跟隨祂依賴祂,而祂總是這樣對我說:在世界還沒開始之前,我已經揀選了你。原來,在媽媽的肚子之前,我的價值已經存在世界上了,我現在需要做的不是尋找價值的數據,而是依賴從天下來白白的祝福和愛。 

最後我想分享我在營隊的最後一幅畫,德修女帶領我們讀了若望福音21章2-17節:『耶穌在海邊顯現』『委托羊群給伯多祿』,在這段福音中,令我感動是耶穌的包容和原諒,在耶穌受難釘十字架時,伯多祿否認了耶穌三次,而在受難後的第三次相遇,耶穌問了伯多祿三次,你愛我嗎?就在這三次的問答之中,耶穌交付給伯多祿祂的羊群,這樣的寬恕和信賴,我的感受是這完全不能靠人性就做到的,而要領受多少來自天上的愛,才有辦法做到,所以在我的畫中,我並沒有表達誰是伯多祿,我想表達的是我們都需要打開自己的心領受聖神的火和天上的文化,才能真正的將天主的愛傳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在背後的門徒之中,總共有十三個(有一個是我XD),每個人都擁有火紅熾熱的心,每個人的臉上都照佛著聖神的光,每個人都圍繞著耶穌,也代表著來自天上耶路撒冷的合一。

Anchor 4

大博爾藝術學校見證  Marie-Estelle

祂是我的喜樂和幸福


「天主看了祂造的一切,認為樣樣都很好。」(創1:31)
也就是說,天主造的我,祂同樣認為很好。然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卻像Julia給的教導裡那隻醜小鴨一樣,從小到大因為黝黑加上體型壯碩,總跟「美」沾不上邊,更別說是要動筆畫畫,舉凡藝術、美感素來與我無緣。

很奇妙地,從12月便為南松山大博爾藝術營隊所吸引,儘管不懂得畫畫,卻愛極了Marie-Anastasia修女去年暑假在香港主教座堂暖色系的創作,一幅幅因著聖言的觸碰畫出來的作品,訴說天主愛的召喚。

默想若望21章耶穌復活後在提庇黎雅海海邊顯現給門徒的福音,當耶穌跟一夜捕魚無所獲的門徒說:「孩子們,你們有些魚吃嗎?」「向船右邊撒網,就會補到。」彷彿一個邀請,耶穌邀請我,就像門徒願意把網往右邊撒一樣,跟祂一起冒險,祂深深知道我不懂得畫,但這一回不是我要靠自己畫,是聖神要幫助我畫。

喜悅地,揮揮灑灑上了底色,我看見這是天主聖神的化工,祂讓我的畫布有了我以自己想像不出來的色彩打底,逐一實踐了每個小細節,完成一個讓我能牢牢記住這篇福音的圖像,用祂的眼光畫出我想表達的畫面。

我知道,這是我們一起冒險的果實,這是回應祂邀請所踏出的第一步;就如生命的每一個決定,祂都願意我同祂一起參與,因為祂要給我的是喜樂,是我的幸福。

Anchor 5

大博爾藝術學校見證  謝宜玲

治癒人的眼光

 

我們的文化氛圍促使我們在意學業表現,謹慎小心的處事態度,以致於我們並不熟悉如何自我表達,認定自己是個不懂藝術的人,排拒使用這樣的展現方式,並告訴自己「這一點都不是我做的來的事」,我帶著這樣的心情參與了藝術學校。

天主總是那個創造了我們、深深了解我們的好父親,藝術學校的一開始,德詩雅修女不斷的鼓勵我們勇於冒險,就像天主給我的回應,邀請我依靠對祂的信賴勇敢冒險!走出別人的眼光與自己的眼光,在服務、在生活裡冒險、練習注視天主滿是父愛的眼光,祂的眼光看重我們在別人看不到、得不到掌聲的時刻,祂為我們的存在與服務而喜悅。我心裡不禁問著,我真的願意全然交托為祂服事?還是為達到自己的標準與獲得別人的肯定?

我自己的圖畫裡有一幅原本想畫來作為底稿的圖,按我的眼光與計畫它是一個紅黃交織的火焰,在某一次意外轉了角度看向它的時候,我發現有一只深邃充滿愛意的眼睛注視著我,正敘說著,不論其他的眼光如何,祂不曾移開的是深愛的目光。而我,是不是也願意戴上天父的眼光作為我的眼光?如同德詩雅修女說,我們的眼神也可以是治癒人的眼光。

Anchor 6

大博爾藝術學校見證 趙淑婷


我不喜歡畫畫也討厭畫畫,從小畫圖對我來說是件很痛苦的事,我獲邀參加營隊時心裏很緊張、很惶恐,我不會畫畫適合參加這個營隊嗎?感謝天主在這六天的時間內,透過德詩雅修女的引導與聖神的帶領,讓我把心中的想法透過繪圖來呈現,才發現原來在藝術裡沒有對錯沒有好壞,因為美正是天主給予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我第一次感受到畫畫是一件快樂的事。

德修女在課程中幫助我們默想將天主聖言轉換成圖像,若望福音第21章耶穌復活後在海邊顯現及委託羊群給伯多祿,當時惶恐的我在聖堂內請求聖神幫助我閱讀這段經文,我默想著黑夜中,絕望無助的門徒,因為耶穌的出現為他們帶來了希望,祈禱時腦海中浮現光明驅逐黑暗的影像,我很想把這個意象呈現在我的畫中,復活後的耶穌,將祂的光照在黑夜中船上捕魚的門徒身上。雖然有了作畫的元素,但當時的我還是很苦惱,瞪著我的畫板發呆,我不會畫人也不會畫船,壓克力顏料才剛下筆,我就覺得畫要毀了,我只好再跑回聖堂,呼求聖神幫助我,用我繪圖能力辦得到範圍內完成這幅畫。

這一次祈禱時,我看著聖體光座,突然領悟到耶穌是光,可以用太陽的光來代表耶穌,在黑夜中照亮世界,我只需要會畫圓形的太陽就好了,感謝天主,這的確符合我的繪圖程度,我抱著非常愉快且感動的心情,讓壓克力顏料在聖神的帶領下,完成我的作品。德修女說她感受到非常強烈的光,到現在我還不敢相信這是我畫的畫。

參與這次的營隊,讓我領悟到應該存有一個開放的心,謙虛的心,讓天主聖神可以在我們身上做工,如果我當初因為我不會畫畫,就拒絕參加藝術營,我永遠沒有機會體驗到藝術跟聖言結合的美好,永遠也沒機會享受繪畫的快樂了。

街頭福傳活動中,不善於言詞的我不曉得該怎麼去跟路人講話。路上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們一起欣賞修女作畫,突然我心中有股強烈的渴望,從大博爾青年們的舞蹈與音樂中,我感受到敬拜讚美的喜悅,希望可以和經過的小朋友們分享這份快樂,所以我帶著小女兒,一起去邀請路過的小朋友加入我們,但被拒絕是理所當然的結果,我跟小朋友說沒關係,我們先去跳,等他願意隨時可以找我們跳。我希望可以透過我和女兒跳舞的喜悅感動現場的父母和孩子,沒想到,真的有一位小男孩拉著媽媽一起加入我們,看著他努力的跟上節拍,跳舞,開心的笑容,我相信,耶穌愛的種子和光的種子已經撒在他的心中,靜待某天發芽長大。原來傳福音不一定要用說的,透過肢體動作也能傳達耶穌的愛。

感謝大博爾青年準備這次營隊的用心,他們翻譯國外好聽的敬拜讚美音樂,無論是快歌或是慢歌,總是能夠感動我的心,而且,她們挑的歌曲還有一個特色是,歌詞不多,且歌詞常常會不斷的重複,因此,對幼稚園的小小孩來說,也可以一起參與敬拜讚美,很多首歌大女兒(5歲)在營隊結束前就可以記得歌詞了,二女兒(3歲)在敬拜讚美時也會跟著亂哼,連1歲多的小女兒也喜歡隨著音樂一起手舞足蹈,孩子從大博爾青年的歌聲舞蹈中感受到敬拜讚美的喜悅。營隊雖結束了,但這些歌持續地陪伴我們全家,持續的感動我們,好想把這些歌帶回台南堂區,在彌撒時跟教友們一起唱這些歌,一起感動!

營隊期間的一次祈禱,我想到信仰天主是父母能給孩子最棒的禮物,我們帶著3個孩子參加營隊,讓孩子參與營隊中的音樂祈禱、到聖體前祈禱並讓孩子們看我們上課,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對尋找天主的渴望,希望孩子從小耳濡目然的學習與天主相遇,與天主對話,除了幫助孩子建立對耶穌的渴望,也希望透過我們的行動鼓勵更多的父母,不要害怕孩子會吵鬧,讓我們一起努力帶孩子來與天主相遇吧。

Anchor 7

大博爾藝術學校見證  Hoshiko Stella

祢的手在那裡引導我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全程參與的營隊。我因為自己的過往經歷,一直不喜歡長期跟人群相處,雖然領洗不久,卻在這個天主大家庭裡有了許多內在轉變。

包括了「相信自己」。

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因為一些家庭、同儕間的相處經驗,對於自己的某一些外在行為是沒有把握,也無法給予自己肯定的,我在這個過程中徘徊了很久,這其中「藝術」佔了很大一部分。

學生時期,我非常害怕在大家面前彈琴,我的記憶力不好,總是只記得主旋律的音,不記得左手的伴奏,每到了術科考試,鋼琴都是我很大的障礙,很多次的跨年與新年都是跟巴哈、海頓一起度過。埋頭在考試的壓力裡面,完全無法感受這些歐洲藝術家的浪漫自由創作,印象裡,就連當時我的畫作,都被美術科畢業的媽媽形容是僵硬的兵馬俑。

因為不相信自己,更無法放自己自由,在與天主相遇與參與這一次的營隊以前,那個被關在塔中的自己,如同被囚禁的靈魂,無法振翅飛翔。

在營隊的一堂繪畫課程中,修女請我教其他的學員畫畫,我心裡非常的驚訝,因為我從來沒有學過畫畫,我怎麼可能教別人畫畫呢?
大博爾藝術學校這次的課程,很多引導我們探索自己內心與天主對話的部分,在營隊中,漸漸的更敞開自己的心,去接受自己,以及他人的聲音,放下自卑與驕傲,還有不需要過於介意的眼光,唯一跟隨的,只有自己與天主間的話語。

『我若振翼飛往日出之鄉,我若遁跡息影於遼海之濱,你的手仍在那裡引導著我,你的右手依然緊緊地握著我。』

在這個營隊裡面,修女帶領我們展開自己的翅膀,使我們這些天主的雛鳥學會飛翔,並且就像銜著橄欖葉飛向方舟的白鴿,傳報了希望。

Anchor 8

大博爾藝術營隊見證  Kiki 

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我感謝天主,讓我在這六天五夜中遇見了『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是你也是我。當我用素描打草稿時,我遇見了一個問題,就是下筆後擦掉再怎麼畫,都不會和先前的一樣,藝術品是,而你和我也都是如此,誰也不能複製誰、誰也不能取代誰。

我想分享我的作品,當我在默想若望福音21章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伯多祿的悔改和耶穌問了他三次:『你,愛我嗎?』我在海上畫了伯多祿的手,『海』代表了舊的我、舊的過去、舒適圈;『手』代表了伯多祿的手,而手心向下代表著放下自我,離開舒適圈。整幅畫的意思就是『放下舊我而回應耶穌的愛』,這也就是我和耶穌的承諾。

這短暫的藝術學校生活,打開了我藝術的大門,拿起畫筆,隨聖神的風下筆,其實看見了真實自己的內在,與天主的關係。而勇敢的冒險,也是天主給我的叮囑,『妳願意冒險嗎?』如同這次的活動籌備,它的開始就是一趟冒險,跳脫以往大博爾活動的框架,而走進更深一層與天主的心裡,開啟一扇門,和耶穌交心的對話,這是一場非常值德得信仰之旅。

Anchor 9

大博爾藝術學校見證 Amy 
一幅圖畫 開啟一段與天主的對話

 

為我而言,這次週末的藝術學校,真是一趟藝術心靈饗宴,回想自己上一次認真的拿筆畫畫,大概是十年前高中的美術課吧!?然而,讓人期待的是-德修女帶領我們,「敢於冒險」展開一場與天主之間「心」的對話!

德修女讓我們瞭解-「美」是一份禮物,天主本身就是美,也創造美,而每一個「受造物」你我都是「美」的藝術品(人)!拿起畫筆,不是要任何比較(美醜),而是自我表達的一個過程,沒有任何對錯、或評斷,就是一趟「未知的探險」,充滿期待、卻也挑戰連連!而德修女試著以藝術家的專業與經驗,幫助我們與天主深刻且真實的相遇,她先讓我們看見自己內心的渴望,透過可能的技巧與帶領,更勇敢的表達,然後在作畫的過程中祈禱與釋放!

第一堂課的實作,猶為印象深刻,修女引導我們在運用炭筆的過程中,藉由閱讀厄里亞先知與上主的對話(列王記上 第九章)中,沈思默想,然後站在貼在壁上的畫紙面前,在激昂的音樂中,勇敢畫出腦中(心中)的圖像!是冒險,因為畫筆帶著我們總描繪出令人異想不到場景,超越我們所想像,就像天主的安排、好似人生的旅程;德修女第一堂課的聖經默想,讓我們想像那驚險的(黑白)場景,沈默寂片刻後,她讓大家在柔靜的音樂中,看到自我描繪的圖像中,有天主的地方,可能是道光、或者是平靜的一處、抑或在深處⋯原來天主(聖言)與每一個藝術家開啟了屬靈的對話!

「我在驚濤駭浪之中,獨自乘著船,是暴風又像是海上的漩渦,在我船上的物品幾乎都要飛走,我似乎求助無援,只能緊抓著手上的船槳大叫,好一會兒,但也像是過了很久,從那像是海深處的漩渦中心,射出了一道光,只見灰濛的天空也出現一道光相連,我好像看見了希望,內心不再憂慮,天主的平安如祂所允諾地充滿我心,慢慢看到在海中的魚,我的心有了喜樂,是重生與復活的喜樂,讓人不住感謝、讚美天主⋯」這著實是一場天主與我的探險之旅!

Anchor 10

大博爾藝術學校見證 Francois

 

福傳的方式很多種 例如: 畫。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大博爾的營隊,不管在課程的安排、活動的走向、營隊的宗旨、福傳的創新及靈修的指導都讓我有很深刻的體驗。在這次的營隊中靈修的指導以及福傳的創新是我從沒見過的,讓我深深體會到,還有這一個方式。

在這次的藝術營隊所學習的靈修課程常常以藝術作為出發點,跟我所學的方式有極大的落差,這個『引起動機』讓我對藝術的認識和靈修的渴望都向前一步,學習的課程很多,例如心理層面: 了解情緒、面對情緒、當下的需求、如何去解決,在這次的課程有一個部分很特別那就是,【眼光】, 有三個部分,天主的眼光、別人的眼光、自己的眼光,而我常常一直活在別人的眼光裡,我是一個翻譯師在做翻譯的時候常要去知道別人的需求以及客戶怎麼去看這個譯文,很少會有自己的東西但這次營隊讓我用我自己的眼光去做事去詮釋去做自己。

我是一個完全不畫畫的人,從有自己的記憶以來畫畫就離我很遠,但在這次我拿起畫筆從一開始的默禱福音到接收天主給的圖畫並在畫布上畫出,完全活出自己的眼光因為我自己去看,且自己去詮釋,以前的我會怕別人看到我做沒有把握的事情例如畫畫但是現在不會因為這句話點醒了我,【美,有獨特性因為是你自己的聽、說、看、感覺所創造的。】

Anchor 11

大博爾藝術學校見證 鄭馨婷

天主與我的冒險之旅 


這次的營隊就像一趟<天主與我的冒險之旅>,不管是繪畫還是跳舞,每一次的創作或工作我祈求天主的帶領,而天主總是熱情的給我許多驚喜。

在第一幅炭筆的初體驗中,德修女鼓勵我們勇敢的在畫紙上揮毫,不特別畫什麼;沒有任何框架和束縛,為我來說是一件很自由很快樂的事,我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心的平靜,接著有一首歌環繞在我的腦海中「來~聖神,以祢的火 充滿我這屬靈聖殿.....」為我來說,聖神的火焰是很溫暖的,我在其中感受到天主的愛和陪伴,像個小孩一樣被溫暖的聖神呵護著,所以最後,我在聖神的火焰中畫了一個很平安的小孩,頓時覺得心中很滿足很開心,感謝天主讓我完成了幾個月前在筆記本上畫不出來的圖像!

而跳舞是我擅長的領域,在這個營隊中我擔任舞蹈老師,將"God is not dead"做為這次街頭福傳的舞蹈,我嘗試用簡單的動作呈現節奏及旋律的力量,讓跳舞的人及觀眾能真實的感受到上主的臨在,不僅點燃我對舞蹈及信仰有更進一步的渴望與期待,也期許自己能持續的在天主內燃燒這顆小火焰,將這份美善奉獻給天主!

Anchor 12

大博爾藝術學校見證 高志邦


當我知道有一個藝術營隊,有一位法國修女,要來帶領我們來在繪畫中來看天主、跟天主交流的時候,我就開始一直期待在這個營隊能帶給我驚奇。

雖然我平常都不畫畫,小時候也對畫畫沒什麼興趣,但總覺得會在這個六天五夜的營隊裡得到很多收穫。

在第一堂素描繪畫課的時候,我們是用有名的畫家的畫當範本,當作我們的對照,來學習怎麼用炭筆來表達。

當我在畫畫的過程中,我慢慢的試著畫的跟對照圖一樣,畫到一個小段落的時候,我的餘光看到隔壁的朋友畫的跟原圖有點不一樣,感覺是一個自己創作在裡面的感覺!這時候修女也剛好提醒我們:「記得!不要想畫的跟原圖一樣,要自由自在的用自己的東西延伸出來。」

頓時我馬上讓自己的心自由,試著畫出一些隨意的線條跟構圖,有一些元素的加入讓我感覺著畫是我自己的了,我突然好喜樂、好自由!
讓我直接聯想到天主多愛我們,連選擇要不要相信祂、跟隨祂的自由都給了我們,而且不管我們選擇了哪一個,相信、跟隨祂或不相信祂、不跟隨祂,祂還是很愛很愛很愛我們!祂在我們還沒被創造的之前就愛我們了,白白的給我們一切,白白的愛我們!

在第一堂課的時候,就給我了很多感動還有喜樂!常常祂總是給我們的,比我們期待的都還要多好多,而且是用驚喜的方式帶給我們。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藝術中跟天主講話、體驗、認識祂,我很感謝有這次的機會跟大家一起來學習!

Anchor 13

大博爾藝術學校見證 Pierre-Marie 

 

J’ai beaucoup aimé l’accueil des nouveau au camp qui je crois ont progressivement été entrainé par la joie des jeunes de Tabor.
Il n’y a pas eu trop de clan « anciens »/« nouveau » : durant le camp nous avons formé un seul groupe. 
Je crois que la joie des chants et des danses a conquis ces jeunes.

Personnellement, j’ai beaucoup aimé le week-end du vendredi après-midi jusqu’au dimanche soir. L’introduction du vendredi m’a fait plonger dans la méditation et la réflexion pour toute la semaine et ce travail d’introspection et de prière a été, plus que toute réalisation artistique (peinture/dessin….. nécessairement limité en ce qui me concerne), la vrai source de ma joie. 
C’est pourquoi j’ai beaucoup aimé au long du camp les enseignements de Sœur Marie-Anastasia préalable à tout travail artistique.
Ainsi à partir de la parole de Dieu avec l’histoire du prophète d’Elie puis l’Evangile de Jean sur la 3e apparition de Jésus Ressuscité m’a permis de laisser s’exprimer mon intelligence et mon cœur. 
J’ai un regard différent sur le travail artistique que j’ai accompli. 
Il pourrait être quelconque pour un œil extérieur mais pour moi il a la saveur de cette méditation et il était aussi vraisemblablement à cet instant comme une sorte de photographie de ma vie spirituelle.
De même pour le travail sur le cœur qui nous fait regarder avec honnêteté nos « états d’âme » (au sens propre) tel qu’il est actuellement et nous invite à un regard d’espérance.

Je me souviens aussi clairement du souvenir de cette grande joie et de paix intérieure en dessinant (et même après en revoyant mon dessin) au fusain les lignes d’un monastère. C’était le premier dessin du camp et je me rappelle être totalement imprégné par cette atmosphère particulière e prière et de présence de Dieu.

La veillé de prière de dimanche soir, fut également un temps fort pour moi.
Après une super évangélisation l’après-midi (rien ne me rend plus joyeux que de parler de Jésus. J’oublie tout le reste et le sourire est resté figé sur mon visage ; si seulement je pouvais évangéliser comme ça tous les jours….) j’avais soif de prier devant Jésus.
Ce moment était pour moi comme le concentré de toute cette médiation et introspection commencé dès vendredi soir.
Pour moi rien n’est plus beau que de prier à quelques mètres du saint sacrement et d’en être à quelques mètres. Il m’attire à lui comme un aiment. C’est nouveau pour moi cette fascination et j’avais l’impression de pouvoir rester des heures en face du Seigneur. Il m’attirait à lui comme un aiment.

Je me souviens aussi très précisément d’un partage avec un autre jeune du camp qui m’a beaucoup touché et remplit de joie: c’est avec des moments comme ceux-là que le seigneur m’encourage en me confirmant que ma place est bien à Taiwan cette année Merci seigneur !!
Des jeunes du camp sont venus à la paroisse après le camp pour la messe en semaine : quel joie de les voir depuis le chœur de l’Eglise où je sers la messe. 
Et c’est déjà un témoignage des fruits immédiats du camp en attendant ceux que nous ne verrons pas ;)

Anchor 14

大博爾藝術學校見證 莫內
沒有主,我不能。

 

在去年九月我偶然的機會下接觸了天主,剛好在kiki的邀請下,我一同協助小德蘭的祈禱會佈置,帶著喜樂奉獻的心而且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當時特別感動的是與主好像又重新相遇一樣,不,應該是說祂一直都在!也感謝祂允諾了我,將我失眠的症狀也逐漸減緩,還讓我原本懊惱工作撞牆的部分竟也往了心之所向,沒有主,我不能。
而在一月初知道了藝術營,kiki也是很大方的給我機會讓我處理營隊前祈禱會的佈置, 我開心地接下,並把我一月中後的工作案子通通推掉。 記得佈置那晚,要開始畫耶穌像時覺得非常緊張,因為太久沒有畫水墨了,我深深吸一口氣,然後閉上眼睛祈禱,祈禱主再次恢復我的手感與自信、祈禱祂讓我畫出想傳遞的那樣溫柔的眉目,結果畫出來的感覺是離開教會七年以來感覺最滿意的作品了😂,總是在彼時能感受到祢的溫柔、祢的大能...。藝術營的幾天,我非常感謝德詩雅修女的指導,因為不管在做事或繪畫上,我專求於“形”,而忽略“神“與”表達“的重要性,那幾天的我逼迫自己把感性喚出,去尋找更深層的了解自己活著的方式、了解自己通入內心再釋放力量的方式,後來獲得一個血淋淋了解自我的方式,但主總透過德詩雅修女或是教友們,給我一抹溫柔的微笑,並且說:『it's ok! don't worry! everything it's all right : )』。有時我在想一切的一切都在祢的安排,知道讓我們接觸這一切必有道理,我迫切地向祢祈求,求您帶領我們,帶領我們去見識每個人美妙的塔冷通,並用巧妙美好的方式呈現出來,來讓世界與生命附加美好,來讓這一切歌頌祢的大能。

沒有祢,我不能。
感謝祢,讚美祢。

 

Anchor 15

大博爾藝術學校見證  小涵
重新遇見天主 從心認識自己

 

天主創造萬物,這是我們在創世紀熟知的章節,而“美”也是,美也是天主創造的,甚至祂的本質就是美善,藝術便是讓人遇見及認識美最直接的方法,而且不分宗教、膚色、年齡,當我看見路人因德修女現場作畫而駐足時,我訪問他們停下腳步的原因,得到的答案是,因為我感受到很美、很好的氛圍,儘管他們多半不知道修女作畫的內容是聖家,但是仍然被美而感動,而願意停下並聆聽我們為了傳遞愛,走出教堂街頭福傳的原因及使命,雖然沒有立馬有人說:「天主啊,我知道祢愛我,我願意捨棄一切跟隨祢。」的效果,不過我相信已經在駐足的人心中撒下種子,就如同路加記載的宗徒大事錄,傳播福音是聖神在做工而不是門徒的力量。感謝天主,祢讓我經驗到,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能看見祢的美善,而所有的真善美,都是我們與祢相遇的時刻,也都歸於你,就像復活後的耶穌雖然主動來到海邊尋找門徒,但門徒也必須「認出」祂的靈在並給予回應。
“美”,常常是主觀的,人、或是藝術品是否美麗,都取決於人的眼光。值得思考的是,既然天主不批判我們,我們又怎麼該用批判的角度去判斷人事物呢,學習放下自己的判斷眼光,那個總是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習慣論斷別人的眼光,轉換成天主愛世人的眼光,去發現每一個被天主所造的都是藝術品,每個被祂所造的眼睛、鼻子、嘴巴都那麼不同,都有祂的美意,相對的,每個人的靈感創作也是,拿下有色的眼鏡,只去欣賞跟發現每個學員在聖言默想當中畫出的每一幅圖,讓我經驗到,天主想跟每個人所說的話都不一樣,並且散發祂的美意,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藝術家!不知不覺當中,當我越能欣賞別人的時候,也更能從天主的角度喜歡自己,在生活中充滿讚美!

Anchor 16

大博爾藝術學校見證 楊佳于


在這次大博爾藝術學校中,有許多的觸動與感動。每次的作畫都令我覺得更加接近天主,在厄里亞風暴的默想作畫,讓我在風暴中試著找尋天主的慈顏。在描繪自己的內心時,讓我察覺天主在內心中的陪伴以及修補內心的傷口。「主,是的,祢知道我愛祢。」這是伯多祿對於耶穌的應答。.我總是被這句話所感動,這句話證明天主與我們之間不只是單方面的愛,而是確切的相愛。而我在這個作畫中,將伯多祿與耶穌畫於愛心中,並且將整張畫滿了愛心,因為天主的愛滿溢於世界中。
福傳、作畫、敬拜讚美、朝拜聖體……,許多感動、喜樂、平安以及天主的愛藉由這次藝術學校再次在我的心中點燃,也祈求天主將祂的愛火存留在我的心中日益旺盛。

Anchor 17
eveille toi mon ame - Unknown Artist
00:00 / 00:0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