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聖事的意義
260天主為何為男女建立了彼此的關係?
天主為男人和女人建立了彼此的關係,使他們不再是兩個,而是一體。(瑪19:6)這樣,他們能生活在愛中,瓜瓞綿綿,而成為天主本身的記號,因為祂正是那綿延不絕的愛!(教理1601-1605)
261婚姻聖事是怎樣產生的呢?
婚姻聖事是由一男一女,在天主和教會面前做出相互許諾而產生,它經天主的接納和確認,並在夫妻的身體結合時完成。因為是天主自己促成了這聖事性婚姻的結合,兩人的聯繫只有在配偶一方死亡時才結束。
男人和女人互相為彼此,進行這婚姻聖事。司鐸或執事呼求天主,降福這對夫妻,並且見證這婚姻是在有效的狀況下,在雙方都完全了解所做的承諾,並且已向眾人公開時進行。
婚姻只有在雙方合意之下才能進行,也就是說,男女雙方是按自己的自由意志進入婚姻,不是因為恐懼或因受到強迫;還有,兩人都沒有受自然律或教會法的約束(例如:其中一方已結婚,或者已經發誓守貞)。
262一個基督徒的聖事性婚姻需要哪些條件?
聖事性的婚姻有三個必要條件:(1)出於自由的同意,(2)肯定雙方的結合要持續一生、且是彼此專一的結合,(3)向生兒育女開放。而一個基督徒的婚姻,最緊要的就是雙方都知道:「我們是基督與教會之愛的活肖像。」
就專一與不可拆散的要求來看,首先反對的就是多夫或多妻,基督徒認為這是違反愛德和人權的罪行;跟著當然也反對「再婚」(即一再投入沒有約束的感情關係,而始終無法做出單一、重要而不可反悔的承諾)。
對於婚姻忠貞的要求,意味著願意進入一個持續一生的結合,不可有任何婚姻之外的性關係。而向生育開放的要求,則表示基督徒夫妻願意接受所有天主給他們的子女。那些無法生育的夫妻,則是接受天主召叫,以其他方式活出「有成果」的生命。婚禮若缺乏以上任何一個條件,都是無效的。
263為什麼婚姻不可拆散?
婚姻有三重不可拆散性:
因為愛的本質就是彼此自我給予,毫無保留;
因為婚姻是天主對祂所造人類無條件地信實的肖像;
因為婚姻代表基督對教會的獻身,甚至直到十字架上的死亡。
在許多地方離婚率已經達到百分之五十的這個年代,每一對堅持到底的婚姻都是一個重大記號-歸根究柢,就是天主的記號。
在幾乎一切都是相對的塵世,人們應當相信天主,因為只有祂是絕對的。所以那些不只是相對的事物,也格外重要。講述絕對真理的人,以及那些保持絕對忠貞的人。在婚姻中,絕對的忠貞不只是人的高貴表現,更是見證天主的信實,即便是我們背叛祂,在許多方面遺忘了祂,祂仍然不離開。在教會內締結婚約,就是依靠天主的幫助,而非僅靠人自身的愛情。
264什麼威脅到婚姻呢?
真正會威脅婚姻的就是罪;能更新婚姻的,則是寬恕;使婚姻堅牢的,則是祈禱與信賴天主的臨在。
男人與女人之間的衝突隨處可見,有時甚至嚴重到在婚姻中彼此仇恨,但這並不表示兩性互不相容;更不表示有某種先天基因使人不忠實,或是人有某種無法做出終身承諾的心理缺陷。
不過,許多婚姻確實因為缺乏溝通與考慮而陷入危機。此外還有經濟與社會方面的問題。這是因罪的現實而造成的;嫉妒、貪戀權勢、有爭吵、色慾、不忠實和其他毀滅性力量的傾向。因此,寬恕與和好(包括告解-和好聖事在內)對每一對婚姻,都非常重要。
265 所有的人都有婚姻聖召嗎?
不是所有人都受召走上婚姻之路。即使過著獨身生活的人,也能有圓滿的生活。耶穌向許多人揭露這個特殊的生活方式;祂邀請他們「為天國的緣故」,保持不婚。
許多獨身者受寂寞所苦,他們認為這種生活有所缺乏和不足。可是,不需要照顧伴侶或家庭的人,享有自由和獨立,也有時間去做已婚者不可能去做的,一些重要而富有意義的工作。也許這就是天主的旨意,要他去照應那些沒有人去照應的人。有時天主甚至讓這人與祂更親密。那些渴望「為天國的緣故」,放棄婚姻的人,正是如此。當然,基督徒的聖召絕不是鄙視婚姻或性關係。只有身在愛中,並出於愛而行,才能夠度自願守貞的生活,這也是一種有力的記號,表示天主比任何事物更為重要。獨身不婚者捨棄一切性關係,但是並不捨棄愛;他滿懷著渴望走向基督,與祂相會,祂就是將來臨的新郎。
269要是夫妻之間爭吵不休,可以離婚嗎?
教會對人信守承諾、保持終身守信的能力,有著無比尊敬。她極看重人所說的話。當然,每對婚姻都有可能陷入危機。一起溝通、一起祈禱、有時也包括做心理諮商,都有可能走出危機。畢竟,要記得這婚姻聖事的結合,始終有第三位-基督的存在,這會使我們一再重拾信心。
對於無法再忍受這婚姻,甚至遭遇身體或精神暴力的另一方而言,他們可以分開。這被稱為「終止同居生活」,並且應告知教會。在這些情況下,即便共同生活已經不再,婚姻仍舊有效。
的確,有時婚姻中的危機,可能在起初夫妻一方或雙方在不適合的狀況下結婚,或是並沒有真正完全同意婚約而造成的。此時婚姻就是教會法的角度來看,是無效的。透過教區法庭,可以提出婚姻無效的審理。
271稱家庭為「小型教會」的意思是什麼?
教會的本質是什麼,家庭就是什麼:即作為人類的團聚情誼中,天主之愛的肖像。只是前者的規模較大,後者的規模較小。的確,每對婚姻都藉著向他人開放、向天主所給的子女開放、彼此接納、殷勤待人,而得以圓滿。
在初期教會,旁人看待這些基督徒的「新生活」,沒有什麼比他們的「家庭教會」更令人驚奇了。有的人「全家都信了主,還有許多人相信,也領了洗」。在沒有信仰的茫茫人海裡,這些活信仰的小島一一建立,成了祈禱、互相分享和熱情待客的地方。羅馬、格林多、安提約基雅,這些古代著名的城市,旋即散步了這些家庭教會,猶如燈光點點。即使到今天,基督臨在的這些家庭,更是我們社會的酵母。